架
拼 音 jià
1.用做支承的东西:书架,衣架,架子。
2.支承,搀扶:架桥,架不住架空。
3.互相殴打,争吵:打架,劝架。
4.量词,多指有支柱或有机械的东西:五架飞机。
5.捏造,虚构:架词诬控。
6.古同“驾”,凌驾。
㚙字的普通话读音为“jiǒng”,属于第三声。在汉语拼音中,第三声是一个先降后升的音调,类似于英语中表达惊讶或疑问时的语调。
㚙字的意义
焳字在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它的意义主要与古代烹饪有关,指的是一种烹饪方法,即用火烤食物,使其表面焦黄。这种烹饪方式在古代常用于制作肉类食物,以增加食物的风味和口感。
同音字 封
封(拼音:fē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1]。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2],其古字形像在土堆上种树。封的本义是种树。古代诸侯受命建国后,即在所封疆土的边界上培土种树,故引申为边疆、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