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属于河南省信阳市,是信阳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并不隶属于信阳市的某个区。息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东北部,地跨淮河南北,南接大别山,北缘黄淮海平原,东濒闾河与淮滨县相望,东南与潢川县以淮河、寨河相隔,南与光山县为邻,西南与罗山县隔淮河相望,西和西北与驻马店市正阳县接壤,北与驻马店市新蔡县毗邻。息县历史悠久,北京—广州公路、230国道、宁西铁路、大庆—广州高速公路、息邢高速、安罗高速、濮潢铁路穿过息县境内。
息县小茴魏楼杨氏是中国杨姓的一个分支,其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时期,杨氏是晋国的一个大族,其始祖为晋国的一位大夫突食采。突食采的孙子杨伯石因为晋国灭亡,逃往华山仙谷居住,后来定居于华阴,成为了杨氏的正宗。
另一种说法是,杨氏是出自姬姓。周朝时期,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氏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还有一种说法是,杨氏是出自赐姓。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以上是关于息县小茴魏楼杨氏由来的几种说法,具体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