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作:瓦 (wǎ) 嬷 (mà)在台湾和闽南地区,外婆被叫做瓦嬷,与瓦公(wǎ gōng)即外公相对。此外,阿公(ā gōng)即指爷爷。
瓦嬷单指外婆、外祖母,但是阿嬷可以是奶奶和外婆的统称。与之相同的,瓦公仅指外公、外祖父,而阿公(ā gōng)是爷爷和外公的统称。
字典中“嬷”解为:1.旧时称妈妈为“嬷嬷”;2.《方言》 称呼老年妇女
外婆在闽南语中通常被称为"a-ma"(阿嬷)。
阿嬷是闽南语中对母亲亲属的称呼,也就是外婆。
这个称呼在闽南地区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的闽南人都会使用。
闽南语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方言,使用范围广泛,包括福建、广东、海南等地。
在福建地区,闽南语是主要的语言之一,由于福建在海外华人中的影响力,闽南语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方言之一。
除了"a-ma"(阿嬷),闽南语中还有许多特色的称呼和词汇,深受当地人喜爱。
1、贴春联:闽南地区的人们会在除夕贴上红色的春联,春联的内容通常会有吉祥的话语,如“爆竹声中除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寓意着辞旧迎新。春联的颜色也有特别的含义,红色象征着好运和繁荣,而绿色的春联则用于有丧事的家庭,预示着新的开始。
2、祭祖和准备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祭祀祖先,并尽力准备丰富的菜肴来敬神敬佛,表示辞旧迎新。年夜饭中,人们还会准备鲜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这是闽南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3、添碗筷:在闽南话中,“蔗”与“佳”近音,因此“甘蔗”寓意着渐入佳境,欢欢喜喜过年。年夜饭时,家人会在房门两侧放置两株贴上红纸的连根甘蔗,即“门蔗”,以此来祈求一年的平安和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