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甲骨文的来源和资料
时间:2025-05-12 21:53:46
答案

甲骨文是商朝(公元前十七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的文化产物,居今约3600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等等。

甲骨文的故事仿写
答案

1、甲骨文的人是晚清的王懿荣。

他是个名人,他不仅是一个晚晴王朝的翰林,南书房的行走,国子监的祭酒,还是一个著名的古文字学者和金石学家,他曾在古代彝器上的铭文做过深入的人研究。因此,当他看到给他从达人堂药店买回来的中药里没有磨碎的“龙骨”的古文字时便敏感地感觉到这绝不是一般的中药。

他不仅出资收购了达仁堂药店里全部的龙骨,还派人四处搜索,很快就集中了1500多块刻有古文字的甲骨。由于王懿荣出手大方,见到甲骨就收,这一下子就使这位中药材身价倍增,变成了很重要的文物,不少人也认为收购“龙骨”便是发财致富的一大商机。

2、清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1845—1900)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买了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非籀(大篆)非篆(小篆)。

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

甲骨文的来源和资料
答案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商朝时期,人们会在龟甲或兽骨上镌刻文字,主要用于记录占卜的内容,这些文字就逐渐形成了甲骨文。

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为我们了解商朝的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和思想观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关于甲骨文的资料,自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我们已经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总数已达16万片以上。这些甲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甲骨文资料,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甲骨文。

甲骨文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是汉字构形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脉。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解答你的问题,如果需要更多关于甲骨文的信息,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推荐
© 2025 飘雨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