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看看孔子的传记,他本人的目标是当官,推行他的一套复兴周礼的计划;教学生的目的也是让他们当官,推行他的政治理念.孔子教学生的主要内容“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都是当时做官的技能.教学以“礼乐”为主,因为礼乐是当时的国家、社会从事管理行政的基本方式.
至于什么“创办私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培养君子”那是后代人给他的美化.其实“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那不是培养目标,请仔细读一读这两句话,“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培养目标吗?那只是教学的方式、方法.
孔子本人并没有直接留下诗句来表达坚守志向,但在《论语》中有体现其坚守志向和理想的思想。以下是一些与孔子思想相呼应的古代诗句: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篇》,意思是说军队可以被剥夺主帅,但个人的志向却不能被剥夺。这表明了孔子对于个人坚守志向的重视。
2.“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外生书》,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志向应当是高远的,要仰慕过去的贤人,断绝欲望,放弃犹豫和停滞。这与孔子追求仁德、不断自我完善的理念不谋而合。
3.“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这句话出自晋代葛洪的《抱朴子》,意思是说如果登山不因为艰难险阻而停止,那么就一定能到达高峰。这与孔子提倡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相符。
这些诗句虽然不是孔子本人所作,但它们所传达的坚持理想、不畏艰难的精神与孔子的教诲有着深刻的共鸣。
孔子墓东为子孔鲤墓,南为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被命名为“携子抱孙”。在当时的民间一直都有“怀子抱孙,世代出功勋”“父在子怀,富贵永远来”的说法。
人们认为孔子墓的这种携子抱孙布局构成的风水,对圣脉兴旺是有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