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果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责备、恼怒的语气,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委婉批评,亲切中肯。(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赞叹、敬佩的语气。(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得、喜悦的神态。
人物形象:孙权:好学、 善劝 、对部下严格要求的人 ;吕蒙:知错就改 、好学、 有上进心 、坦诚豪爽 幽默的人 ;鲁肃:爱才、 敬才 、坦诚豪爽的人。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孙权劝学篇共计1429个汉字,不含标点符号大约为1200个左右。此篇文章精妙深刻,众多启蒙教育者视此篇文章为儿童启蒙的经典读物。孙权在篇中呼唤着青年人应该努力学习,将知识铭刻于心。他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青年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文章在深刻反思古代中国的教育问题,提醒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珍视和保护。总之,此篇文章不仅字数丰富,更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1.吕蒙对待学习有一种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能够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
如果忍不住孤独,耐不住寂寞,就很难静下心来系统地学习一些知识,也就很难做到学有所成;
3.吕蒙能够把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推动工作,运用是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学习,并且不要以同一种眼光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