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有投鞭断流
东晋时,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与南方东晋王朝南北对峙,分庭抗礼。苻坚欲率百万步骑兵南下,一举灭除东晋。苻坚集群臣商议,众大臣多不苟同。太子左卫偕大臣石越曰:"依星象之见,今年不宜南下。况东晋有长江天险为阻,其君又深获民望。故不可轻举妄动,盲目轻进。不如固守国力,修整军备,俟其内变,乘机攻伐。"苻坚不以为然,反大言不惭曰: "星象之事,未可尽信。
至于长江,春秋时吴王夫差与三国时吴主孙皓,皆拥长江之险,终不免于亡。朕今有近百万大军,兵多将广,人多势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岂惧天险?"遂罔顾谏言,立意伐晋,亲率大军,兵临淝水,自西而东,列队甚长东晋遣大将谢玄、谢石领八万精兵抗敌。苻坚轻之,恃兵多急攻,然遭晋军顽抗,淝水一战,竟为东晋所败,自此一蹶不振。
谢安曾评价王氏三兄弟:“王恭之为人也,濯濯如春月柳;王忱之为人也,如秋夜流星,有耀无依;王衍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此评既突显了三兄弟各自独特的个性,又巧妙地以自然景物作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们的风采。谢安的评价不仅体现了他的洞察力,也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