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特别多,尤其是节假日,人更多,这里还是驴友的好去处。
北九水在青岛崂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顶北麓,河水经山脚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转折处须涉水而过,亦九涉;每涉一次为一水,故称九水。九水又分内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观最为著名。
北九水是崂山风景区的一条旅游主线。一水至九水是从水的下游上数的。白沙河的上游为北九水,北九水又有内外之分,自大崂至太和观为外九水,自北九水疗养院到鱼鳞瀑为内九水,长约3公里,鱼鳞瀑因河水遇断崖跌落,浪花状如鱼鳞而得名,又因其声如潮,亦名潮音瀑。瀑布三折而下,注入二潭,上潭较小,深约4-7米,口缘若缸,水靛蓝色,称靛缸湾;下潭较大,旁有石柱亭,崖上刻叶恭绰题“潮音瀑”三大字。瀑布西岩顶有观瀑亭。靛缸湾下里许有石门峡,亦名鱼鳞口,俗称“衙门”,两岩对峙,中断成门,岩高数十丈,门宽仅3米,水自门中出,人从涧底过,仰视巨岩悬空,摇摇欲坠,惊险万状。
崂山劈石口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是崂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岩石风化作用的结果。
崂山劈石口的地质构造属于胶东半岛东部陆架盆地的一部分,该地区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这些构造运动使地壳上升,形成了一系列山脉。崂山劈石口就是这些山脉中的一段。
在地质历史上,崂山劈石口地区曾经有过大量火山活动,火山喷发物堆积在地表,形成了火山岩。这些火山岩在后来的地壳运动中,受到挤压、拉伸等作用,逐渐形成现在的地貌形态。
另外,崂山劈石口地区的岩石主要为花岗岩,这种岩石质地坚硬,抗风化能力较强。然而,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岩石风化作用仍然对崂山劈石口的地貌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岩石风化作用使岩石逐渐破碎,形成了许多陡峭的悬崖和峭壁,形成了现在劈石口的独特景观。
总之,崂山劈石口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主要是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和岩石风化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