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5354人。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记录语言,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
由于居住地域广阔,赫哲人的自称较多,如“那贝”、“那乃”、“那尼傲”,“赫哲”作为族称最早出现于康熙二年(1663)三月,1934年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出版后,“赫哲”作为族称开始广泛传播。
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集中居住于三乡两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镇抓吉赫哲族村。
赫哲族并非只能在海上生活,而是在黑龙江流域及库页岛广泛的渔猎活动,他们有一套完整的水上交通工具和渔猎生产工具,包括桦皮船、鱼叉、鱼网、鱼钩等。
此外,赫哲族也擅长驯养驯鹿,在冬季用驯鹿拉雪橇进行运输。因此,赫哲族的生活并不是局限于海上,而是兼顾陆地和水面。
赫哲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中国境内仅5373人(2020年)。其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集中居住于三乡两村,以捕鱼与狩猎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赫哲族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但是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