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有很多可以看到社火的地方,如兰州市横峰山、平凉市宁强县雅景山、酒泉市玉门市和敦煌市,武威市高台县京津社火山庙、张掖市天水丹州县和大拐石火山庙、定西市安定县皇岗山火山庙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景点,可以在此欣赏到社火的壮观景象。
社火的起源就是祭祀,是社祭的演变形式,有祝福之意,指在节日里的各种杂戏、杂耍表演。
“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甘肃有祭火的习俗,人们在乔迁时,第一桩大事是“进水火”,并有专门的仪式。
通过耍社火、看社火诉说一年的丰收喜悦,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
甘州社火于2010年被列为甘肃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甘州社火是一项深深融入当地群众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春节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具有一定的规则和习俗,社火演出时要求表演认真,动作步伐利落,道具使用正确,不敷衍,唱艺精练,腔调逼真,队伍整齐一致,旗帜立正,不能东倒西歪。表演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舞狮、耍龙、跑驴、铁芯子、斗牛、太平车、大头和尚戏柳翠、高跷等同场表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甘州社火的种类主要有社火、秧歌、腰鼓、霸王鞭、太平鼓五种,它们的表演方式奇形各异,意义略有不同,它们出现的时间、地点都不同,很有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