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今年的计发基数是每月9,398元。这个数字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物价指数计算得出的。计发基数是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保福利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和员工缴纳社保费用的重要依据。北京市计发基数的提高,意味着员工的社保福利水平也会相应提高,但同时也会带来企业社保缴费的增加压力。
从蓟城到北京城。
根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的记载,周武王所封黄帝后人的“蓟”,就在汉代广阳国的蓟城,即今之北京。郦道元还特别强调:“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即蓟城之名始于“城内西北隅”的蓟丘。《水经注》是一部经典的传世之作,引据浩繁且论断公允,加之郦氏乃范阳涿州人氏(今河北涿州),对近在咫尺的蓟城十分了解,他的上述结论显然持之有故。
在此基础上,著名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经过反复考核和实地踏勘,最终确定汉代广阳国蓟城就在今北京城区,具体方位即“现在白云观所在,差不多正处于蓟城的西北隅附近”。白云观既然在古蓟城的西北隅,那么以此为原点,古蓟城自当在白云观的东南方位,其范围就在今北京市西城区的南半部。
1965年,在北京西郊八宝山发现了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幽州刺史王浚之妻华芳墓,墓中出土了《华芳墓志铭》,言该墓“假葬于燕国蓟城西廿里”。这是北京地区历代墓志铭中关于蓟城方位的最早记载,提供了该墓葬和燕国蓟城的相对位置。按照墓中所出晋代骨尺,每尺约合24.2厘米,晋代每里为1800尺,晋的二十里约等于今天的8712米。而由墓地向东8.7公里许,恰好直抵白云观西的会城门,与侯仁之教授对蓟城位置的推断若合符节。
在先秦蓟城故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有秦汉的广阳城、三国的燕郡郡治、晋至隋的幽州治所、唐的幽州城、辽的南京城、金的中都城、元的大都城和明清两朝的京城,直至今天的北京城。数千年来,历代建筑层层叠叠,早已把先秦蓟城深深掩埋在地下,无法窥其原貌。所幸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栉风沐雨,坚持不懈,不断在地面和地下寻找着它的踪迹,终于发现了一些被黄沙掩埋的印记。